“皇上,大明的内阁只是相似,但大小事情还是得您点头,而且内阁就那么几个人,极容易被一人所掌控,到时仍是一家独大!”王尘解释道。
“那依你的意思,组成一个多大规模的内阁呢?”崇祯又问
“我大明幅员辽阔,少说也得大几百人到上千人的规模吧!”王尘想了想,接着又说道:“这个内阁,我们可以称呼之为议会,议会成员可以由多个党派人士来担任。”
“然后由议会中最大党派的党魁担任国家首相,这个首相就类似于首辅,不过他所要做的工作比首辅要多一些,也就是把皇上的许多工作都交给了首相去处理。”
崇祯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如此庞大的议会,管理起来恐怕不易,且各党派之间难免会有争斗,如何确保国家政令能够统一顺畅地施行?”
王尘赶忙说道:“皇上不必忧虑,我们可以制定一套完善的议会规则和议事程序。各党派虽有分歧,但在国家大义和重大决策面前,需以大局为重。并且,可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对议会成员的行为和决策进行监督,防止出现结党营私、损害国家利益之事。”
皇上微微点头,又问道:“那这议会成员的选拔,又当如何进行?若选拔不当,恐会让一些心怀不轨之人混入其中。”
王尘没想到崇祯的问题,倒是句句都问在了点子上,能当皇帝的人,多少肚中还有一些门道的。
于是又答道:“其实正常来讲,所有议员都应该由全民选举出来,但依现在大明的实际情况来看,很难做到人人参与选举,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所以臣最初的想法是,议员可从各地的贤能之士中推举产生。”
“首先,在各州府设立选拔点,由当地德高望重之人组成评审团,对报名者进行初步筛选,考察其学识、品德和才能。”
“初步筛选通过者,再集中到京城进行最终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治国理念、政策分析等方面。通过最终考核者,方可成为议会成员。”
“按爱卿说法,那科举岂不是就毫无用处了?”崇祯突然想到一个可怕的可能。
“皇上,以臣之见,科举早就该废了!”王尘沉声说道:“你看看,八股取士,取得都是一些什么人才?大明的党争不断,官场尔虞我诈,大明的读书人稀少,所以他们还喜欢抱团取暖,组成利益共同体,来与百姓争利!”
“但科举制度沿袭千百年来,你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够取代呢?”崇祯望着王尘,他感觉王尘既然敢这么说,那心中一定早就有了答案。
没错,果真就听王尘侃侃而谈道:“皇上,臣的想法就是,大力扶持教育,开启民智,让更多的人能读上书,而且要减少经史子集的占比,增加杂学农学的比例,还要加上算术等学科。”
“随着读书人数的增加,朝廷可根据实际缺额的官职增设恩科,使他们通过竞争获得职位。唯有如此,臣前述的全民选举制度方能得以持续推行!”
“只有民众都有了选举权,才能用手中选票去约束那些官员,但凡他们做出与百姓争利,与国家不利的事情,民众就有权力将他们赶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