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午后,阳光透过窗纱,在小熊家的书桌上洒下一片碎金。聪聪正趴在桌上翻《森林科学小百科》,突然,一张画着玻璃管和彩色液体的插图吸引了他——标题写着“神奇的虹吸现象”,流到低处”。
“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聪聪睁圆了眼睛,爪子指着插图跑去问爸爸。正在整理工具箱的熊爸爸放下手里的螺丝刀,笑着说:“当然是真的!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次虹吸实验?我们可以用家里的东西当工具。”
聪聪立刻点头,尾巴晃得像小旗子。爸爸从橱柜里找出两个透明玻璃杯,又翻出一根长长的塑料软管,还端来一盆清水和一瓶红色果汁。“我们先做准备工作。”爸爸把两个玻璃杯并排放在桌上,“你试着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空着,注意别洒出来哦。”
聪聪踮着脚尖,双手捧着水杯接水,水快满的时候,他放慢速度,眼睛盯着杯口,直到水面刚好和杯沿齐平,才小心地把杯子放回桌上。爸爸又拿来红色果汁,往装满水的杯子里倒了一点:“加颜色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水流的方向。”红色的果汁在水里慢慢散开,像一团小小的红云,好看极了。
接下来,爸爸拿起塑料软管,对聪聪说:“这一步很关键,我们要先让软管里充满水,把空气排出去。”他让聪聪按住软管的一端,自己则把另一端放进装着红色水的杯子里,然后用嘴轻轻吸了一下——当红色的水快到管口时,爸爸迅速按住软管的另一端,不让水漏出来。
“现在该你试试啦。”爸爸把软管递给聪聪,“记住,两个手指要紧紧按住软管的两端,不能让空气进去。”聪聪学着爸爸的样子,手指用力按住软管口,可刚把一端放进红色水杯里,手指就松了一点,空气“咕嘟”一声钻进软管,里面的水立刻流了出来。
“哎呀,失败了!”聪聪有点着急,爪子挠了挠头。爸爸却笑着说:“没关系,第一次做都会这样。你看,手指要像这样扣住管口,力气再大一点。”爸爸握着聪聪的手,重新教他按住软管,这次聪聪格外用力,眼睛紧紧盯着软管,直到红色的水充满整个管子,才慢慢把手指移到管口,牢牢按住。
“现在把软管的一端留在红色水杯里,另一端放进空杯子里,然后同时松开两个手指。”爸爸在旁边指导。聪聪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调整软管的位置——一端稳稳地浸在红色水里,另一端垂在空杯子上方,然后他闭上眼睛,快速松开手指。
奇迹发生了!红色的水顺着软管,从装满水的杯子里“爬”上去,又顺着管子“溜”下来,稳稳地流进空杯子里。看着红色的水流像一条小蛇一样在管子里移动,聪聪兴奋地拍手:“爸爸!水真的流过去了!太神奇啦!”
爸爸蹲下来,指着管子对聪聪说:“这就是虹吸现象。因为装满水的杯子位置高,空杯子位置低,管子里没有空气,水就会被‘拉’到低的杯子里,直到两个杯子里的水面一样高,水流才会停止。”聪聪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睛一直盯着水流,直到红色的水在两个杯子里各占一半,才慢慢停下来。
“我还想再试一次!这次我要自己来!”聪聪兴致勃勃地说。他重新把红色水倒进一个杯子里,拿起软管,先按住一端,把另一端放进水里,然后学着爸爸的样子,用嘴轻轻吸了一下——这次他没有着急,等红色的水充满软管,才迅速按住另一端,然后小心地把软管的另一端放进空杯子里。
松开手指的瞬间,红色的水又一次顺着管子流了起来。这次聪聪故意把空杯子举高一点,结果水流立刻变慢了,甚至差点停下来。“爸爸,为什么杯子举高了,水就不流了呀?”聪聪疑惑地问。
爸爸把空杯子放回原来的位置,水流又恢复了顺畅:“因为虹吸现象需要‘高低差’,高杯子里的水面必须比低杯子里的高,水才有‘力气’流过去。如果两个杯子一样高,或者低杯子变高了,水就流不动啦。”聪聪恍然大悟,他把空杯子放得更低一点,果然,水流得更快了,红色的水很快就从高杯子流到了低杯子里。
后来,聪聪又找来不同的工具做实验——他用细一点的吸管试了试,发现水流变慢了;用粗一点的管子,水流又变快了。他还把装水的杯子放在椅子上,空杯子放在地上,结果水流得更急,像一条红色的小瀑布。
不知不觉,太阳快要下山了,书桌上的杯子里都装着红色的水,聪聪的爪子上也沾了点红色的水渍,可他一点也不在意。爸爸看着他兴奋的样子,笑着说:“今天的实验就到这里啦,你知道虹吸现象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吗?”
聪聪摇摇头,好奇地看着爸爸。“我们给鱼缸换水的时候,用管子把水吸出来,就是利用了虹吸现象;农民伯伯给田里浇水,有时候也会用这种方法。”爸爸耐心地解释。聪聪睁大眼睛:“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呀!”
晚上吃饭的时候,聪聪还在跟妈妈和奶奶讲下午做实验的事,他手舞足蹈地比划着水流的样子,眼睛里闪着光。妈妈笑着说:“我们聪聪变成小科学家啦!”聪聪却认真地说:“我还要做更多实验,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躺在床上,聪聪还在回想下午看到的虹吸现象,红色的水流在他脑海里慢慢流动。他偷偷想:明天我要找小松鼠和小刺猬一起做实验,让他们也看看这神奇的虹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