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钢锯岭在前(2 / 2)

孙抚民所在的观察所位置很好,能俯瞰大半个战场。

他身边除了南洋的参谋,还有几名表情严肃的白鹰观察员——显然,他们也想看看这支华人主导的军队,到底有多大能耐。

南洋军这边,出动的是第6步兵师主力,加强了三个刚补充上来的土人团,以及一个装甲团。

更远处的海面上,则是南洋海军的“哨兵”级浅水重炮舰和卡萨布兰卡级航母,随时准备提供毁灭性的火力支援。

清晨,进攻开始。

没有试探性的步兵冲锋,开场就是近乎奢侈的火力准备。

海面上的“哨兵”级重炮舰首先发出怒吼,356巨炮的轰鸣即使隔着遥远距离也震得人胸腔发麻.

巨大的炮弹划破长空,带着令人窒息呼啸砸在高地山顶和正斜面上,地动山摇的爆炸仿佛要将整个山头犁平。

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对着可疑的鬼子阵地俯冲扫射、投掷炸弹和凝固汽油弹,瞬间将大片区域化为火海。

炮火延伸的瞬间,地面部队动了。

坦克引擎轰鸣,一个装甲团的谢尔曼组成钢铁楔形阵,履带碾过焦土,缓缓向前推进。

每辆坦克后面,都紧跟着一个精锐的步兵分队——这是孙抚民从未见过的紧密步坦协同。

他透过炮队镜仔细观察这些步兵分队,立刻发现了其精妙之处:

每个分队约十二三人,分工明确到极致。

几名手持加兰德步枪的步兵负责警戒两翼和后方,眼神锐利地搜索任何可疑动静。

两名手持冲锋枪的士兵提供持续的班组自动火力压制。

一挺M1919A4重机枪小组在稍后位置选择有利地形建立支撑点。

最关键的是,分队里总能看到背着步话机的班长、扛着长筒状“铁拳”火箭筒或88无后坐力炮的射手,以及……背着沉重燃料罐、手持喷枪的火焰喷射器手。

坦克用主炮和并列机枪精准点射暴露的火力点。

一旦发现难以啃动的硬骨头——比如一个半埋式的混凝土机枪堡——坦克会略微停顿,步兵分队立刻散开掩护。

步话机兵急促呼叫。

片刻之后,要么是后方射来的迫击炮弹或师属火炮进行压制,要么就是无后坐力炮小组迅速前出,“轰”的一声将碉堡炸开一个窟窿。

紧接着,火焰喷射器手在战友火力掩护下,如同死神般靠近,对准窟窿或坑道口扣动扳机。

“呼——!!!”

一条长达数十米的狰狞火龙猛地窜出,瞬间灌入工事内部。

凄厉非人的惨叫声即使远在观察所也能隐约听到,随后便是弹药殉爆的闷响和滚滚黑烟。

那场景,看得孙抚民脊背发凉。

鬼子不是没有挣扎。

他们派出抱着炸药包和地雷的“敢死队”,试图从侧面沟壑爬过来炸坦克。

但南洋军的步兵分队警惕性极高,环绕坦克四周,加兰德和汤普森组成的交叉火力网将这些亡命徒纷纷打成筛子,根本靠不近前。

推进看似缓慢,实则坚定无比。

钢铁、火焰和精准的射击,组成了一曲死亡的协奏曲,一步步蚕食着鬼子的外围阵地。

那些苦心经营的机枪巢、狙击点、迫击炮位,在南洋军这种立体而高效的打击下,纷纷哑火、崩溃。

白天的进攻夺取了大量外围阵地,但高地核心区域,那些深不见底、四通八达的洞穴和坑道体系,依旧在鬼子手中。

夜幕降临,这里的战斗进入了更残酷、更诡异的阶段。

孙抚民本以为南洋军会休整,等待天明。

但他错了。

夜幕成了南洋军另一批精锐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