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离开(2 / 2)

李娜微微一笑:“我丈夫给的,说是外国货!”

掌柜的摇摇头:“感觉不太对,但………

最后咬咬牙,最多100…”

李娜主要是缺钱:“您给加点儿吧,要不是家里实在缺钱,我也不会…

实在是舍不得…”

掌柜的不为所动:“你这表很不对,但是…就100!”

李娜万般不舍,还是把这块手表卖了…

只能说这银子,在这年代还算值钱的,毕竟,那工人一个月能赚一块钱都算多的

就让李娜想起情深深雨蒙蒙中的情节就。想其实付文佩不穷啊,这陆振华也没那么渣,每个月给20元生活费,她还不够。

还表现的那么苦,那么凄惨,李娜就好笑…

果然不是一个阶级的,所以不能共情啊

还好一切顺风顺水的,这原主那渣父亲暂时不知道这军官走了。

还没有找原主的茬

李娜是,假装把这174个银元,这么沉甸甸的,塞进怀里实际上是,塞进空间里。幸亏就是穿的这个袄子很大,现在天气冷一点不明显!

外面小风嗖嗖的,冷得很

但即使是这样,招手打了个黄包车,快速的往火车站的方向去。

当铺离火车站不算太远,车夫要价,50枚大钱李娜同意了。

好在原主手里还有大钱不太多就200多枚!

果然还是红包车快,也就十几分钟就到了火车站,李娜数出50枚大钱儿给了热黄包车夫。

就急匆匆的往站里跑去

1929年的火车站,红砖白饰的站房下,人潮涌动,是非常热闹。

蒸汽机车的汽笛声此起彼伏,黄包车、马车穿梭不息。

候车大厅里,挂钟滴答作响。能坐火车的或者坐得起火车的条件没有太差的。男人们,有的头戴呢帽或毡帽,身着长衫马褂或笔挺的中山装。

女人们穿的更好,烫发上覆着精致的小礼帽或呢子头巾,还有穿旗袍的外面是呢子大衣,李娜就想说不冷吗?但李娜也想这么换了。

最让李娜眼前一亮的是条件不错的孩子们,有好些戴着虎头帽或棉线帽,在人群中穿梭。

李娜压低了头上的千鸟格纯毛围巾,在售票窗前排队。

售票员头也不抬:“去哪儿?”

李娜紧张又坚定:“去上海,一张。”

售票员:“四十五块。”

李娜小心地数出45块“袁大头”码在柜台上,清脆的“当啷”声在嘈杂中格外清晰。

售票员:“三等座,下午两点开车,别误了点。”

李娜如释重负:“谢谢。”

等待的时间有将近三个小时,李娜不敢松懈。她知道,从当铺出来时很可能已被人盯上。

李娜小心的出去,甩开那些盯着她的人,坐上黄包车,按照原主的记忆找来了做假证做假户口的!

这年头也有干这个的,这还多亏原主那个吃喝嫖赌的父亲,不然李娜还真不知道这个地儿!

李娜把自己的要求摆明“给我做一套新身份证明,名字叫李娜,20岁,燕京大学的毕业证!马上就要。”

对方也快,就当着李娜的面,一个小时就做好了!

就这玩意儿要了李娜5块钱,李娜细心的看了一下,觉得还成就赶紧离开了!

这5块钱虽然挺贵的,但是还算比较值,李娜给自个儿搞了一个新身份。

是某个李姓军阀,第7房姨太太的女儿…

怎么说呢?这个姨太太生的孩子多,还都是女儿,然后现在这个军阀凉了…

姨太太们死的死跑的跑…

终于,她拎着大皮箱,穿着皮毛一体的皮棉鞋,比较肥的纯羊毛黑色呢子大衣,随着人流涌向站台。蓝灰色的蒸汽机车喷吐着白雾,黑色的车轮在阳光下闪着光。

李娜登上三等车厢,汽笛长鸣,火车缓缓开动。

终于终于离开这里了,离开了原主那悲剧的剧情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