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周建华(2 / 2)

同科室的张大姐是个热心肠,见她站在门口发愣,赶紧过来拉她:“新来的小李吧?快进来坐。”她把李娜领到靠窗的位置,桌上堆着半人高的报表,“咱这科别看乱,清净!”

李娜勉强笑了笑:“谢谢张大姐。”

“宣传科那地方,看着风光,其实最是刀尖上走,”张大姐压低声音,往窗外瞟了眼,“现在这光景,笔下稍不注意就可能出岔子,真要是说错话写错字,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倒血霉都来不及!”

李娜心里清楚,这是前辈在宽解她。她拿起桌上的算盘,拨了两下:“您说得是,我就适合干这个,踏实。”可指尖触到冰凉的算珠,心里还是泛着酸——谁不想往高处走呢?

周围同事见了她,都客客气气的,有人递过搪瓷杯:“小李,喝水不?”有人笑着打招呼:“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有啥不懂的尽管问。”李娜一一应着,心里却门儿清——新人刚到,谁也摸不清底细,面上功夫总得做足。

就像家里那位在机关干事的堂叔说的:“初来乍到,大家都会和善的,对你对你客客气气的,等了解你的底细之后,再考虑怎么对待你!

见人下菜碟儿就是如此,但生存法则就是如此,你必须适应。”

堂叔在机关干了十年,工资也才37块5,一分没涨过,他的话,李娜信。

没后台,分到哪儿就得认哪儿。李娜深吸口气,把那点不甘压下去。至少不用去乡下啃土了,能留在城里,已经比95%的同龄人强得多。只是这工资,每月得交家里30块,剩下的5块5,够她活得很好了。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粮本,好在粮食关系能转到厂里,不用再为口粮发愁。比起二堂姐——小学都没毕业就被迫辍学,去西双版纳做知青。

西双版纳很美,气候温暖,活也管够。

如果不是日子实在太苦的话,也不会宁肯摔残废也爬回来!她能考上干事已经算幸运的了,该知足。

手续全办完,通知明天正式上班,李娜收拾东西离开科室迎面撞上了周建华。

他像是刚开完会,让助理先去忙,自己停在原地,军绿色的厂长服上还沾着点烟灰。

“手续办完了?”他开口,声音比平日里低了些。

李娜点点头,没说话。

他忽然从口袋里摸出几颗大白兔奶糖,还有两张布票,不由分说塞进她口袋:“给你的,要是缺啥,说话。”

李娜捏起一颗糖,糖纸在指尖沙沙响,头没抬:“谢谢周厂长。”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水,听不出半分情绪,那声“厂长”,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称谓,像裹了层冰壳。

周建华没走,反而靠在门框上,双手抱胸,目光落在她低垂的眼睫上,像带着钩子:“那天的事......”

“什么事?”李娜像是被针扎了似的,猛地抬头看他,眼神冷得像寒冬的冰,“周厂长!”三个字被她咬得格外重,带着点颤音,像是在给自己壮胆,又像是在狠狠提醒他——他们之间,那次见不得光的交易,已经结束。

周建华看着她,黑眸里像有什么在翻涌,像探究,是玩味,还是别的什么?李娜看不明白。

片刻后,他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转身往外走时,丢下一句:“进来了就踏踏实实的干,材料科的报表得仔细核对,不能出岔子。你这位置,盯着的人不少,就等你犯错,好取而代之。”

脚步声渐渐远了。李娜捏着那颗大白兔奶糖,奶味的甜香从糖纸里丝丝缕缕渗出来,钻进鼻腔。

她剥开糖纸塞进嘴里,又香又甜的滋味在舌尖漫开,却总感觉有几分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