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章 有备无患(2 / 2)

若只是一小部分商家的不法之举,那倒是没什么为难的,该处理就处理,该杀就杀。可是若涉及到的人太多时,这事儿就不一样了。这种情况下,处理的手段过于激烈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到时候有可能会更加难以收拾的。陈庆之所谓的为难,正在于此。所以当他听说周衍竟还有应对这种局面的办法时,确实是颇为好奇的。

周衍道:“其实,商人的囤积居奇之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不过,并非如今次这般是事先规划好的罢了。更多的时候,只是商家在‘趁机发难’,是他们根据市场行情,顺势而为而已。其实一般情况下,朝廷对于一些重要的物资都会进行相应的储备,以应对民间的投机倒把行为的。老夫说有应对之策,其实并不是什么奇谋妙计,更多的其实还是将事情做在前面,说白了也就是进行物资的储备。这样,当市场出现问题时,便可以将其投放进去进行对冲,让物价重新回稳。这事儿,算不上什么难事,但却需要劳心劳力、持之以恒,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要抱着‘万一’的心理,去认真的做相关的准备。可是,……自那一位上台之后,朝局便混乱不堪,大量没有经验的人,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他们根本就没有把心思放在这种‘尚未发生’的事情上,出现这种束手无策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陈庆之恍然点头道:“原来如此啊。呵呵,不愧是周太师,经你这么一说,这事儿还真的没有那么复杂的,其实也就是‘有备无患’嘛,是不是?”

“哈哈哈,正是此理。其实,治理民生,大都离不了这四个字的。真遇到事情了,才想要临时抱佛脚,哪来得及的?真正想要国泰民安,最重要的还真就是这四个字。只有将事情想在前头,并做足相应的准备,才是治世之道啊。”

唐龙笑了笑,道:“道理倒是很简单,但真要做起来,可没有那么容易的。说起来,敬之没有针对粮食,还是聪明的选择的。其它的商品不好说,但京城的粮食储备,历来就被重视,甭管这天下发生什么事儿了,往京城里运粮这事儿,那都是雷打不动的。敬之的谋划,向来都是有的放矢,必然也是考虑到这一层的。此次的谋划,时机也抓得很好,赶在过年前发动此事,效果显著啊!”

“呵呵,这小子确实是脑子好使。不过,这事儿后面该怎么收尾了?要是弄得太过了,民怨沸腾,虽然对那一边有伤害,但终究受苦的还是底层的那些小老百姓啊!”

“唐老头,勿须担心,今次之事,本就是有预谋的行动,自然是有后招的。虽然局势发展得有些超出了预期,没想到牵扯进来这么多人,都想要从中浑水摸鱼,致使诸多商品莫名其妙的跟着涨价了。虽然这个局面对咱们的计划有利,但也确实影响恶劣。不过,这几个月来,咱们早已经秘密的储备了大量的柴薪、盐巴、砖瓦、酒曲。只等时机一到,便会以某种名义,发到京城,解了这个局。到时候,不仅能平了此次危机,也能让京城百姓直观地感受到,谁才是真的爱民如子,谁有能力让他们过上安生日子。”

“哦!如此甚好。虽说今趟之事……,确有操控人心之嫌。不过,那个人也实在没有仁君之像,早晚必会乱了朝纲、误了民生的。既如此,倒不如预先下一剂猛药,让百姓们都好好看一看这个人的嘴脸。等到他民心尽失,便拉他下台罢了。”

唐龙闻言,却不无担忧地道:“只是这样一来,那人会不会狗急跳墙,做出什么激烈的举动了?”

陈庆之摆了摆手,果断的道:“不要怕这怕那的,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那家伙心术不正、倒行逆施,就是个祸害,趁早解决了他,才是真正的在为天下百姓着想。至于因此会有所牺牲……,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做事情,哪有可能十全十美的,咱们只尽力而为便是了。”

周衍笑道:“唐老头的担心,倒也不是没道理。不过,其实那人真正的实力和底气,只在火器营而已。虽然他登上帝位后,于朝堂上提拔了许多官员,但那些人毕竟是仓促上马的,当中有多少可用之辈、又有多少对其忠心不二的,其实都还是两说的。至于军中,呵呵,有陈元帅这张底牌在,咱们还用担心什么吗?所以,其实咱们真正需要提防的目标只有宁王、赵无极和火器营了。”

陈庆之哈哈笑道:“周太师言之有理,正是如此。那人无才无量、德不配位,如今更是众叛亲离,还有谁肯跟他一条心的?咱们只需按部就班,只等时机一到,保管叫他跌落王座。”

当初宁王登基,本就在朝野间充满了非议,对于军队一系的处理更是大失军心,若是连百姓也不待见他,那还真的没剩下什么人支持他了。所以,他们的目标其实还是比较明确的,只要把那几个主要目标给盯紧了,应该就问题不大的。如此大费周章,除了要拉宁王下台外,还要趁势将升平公主推上去,这便需要为她造势、争取民心了。

毕竟是要推一个女子走到台前,这终究在人朝历史,是从未有过的先例,因此必须做足了准备,以免功亏一篑。其实,真要下定这个决心,周衍他们这些人也是有过一番挣扎和犹豫的。张恪倒是没有女子不能做皇帝的心理障碍的,不过他当然也明白,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不会那么容易接受这事儿的。不过,就现实而言,人们最终都会认识到,升平公主或许是他们最好的选择的。虽然老皇帝除了宁王外,尚有别的皇子,但在仔细评估过后,他们终将会发现,那几位还真的是比不上升平公主的。而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都是因为之前她在做监国期间的良好表现,赢得了许多人的认可和欣赏的。当初在决定推出升平公主时,或许还多少算是周勃等人稍显被动和无奈的选择,没想到那段时间的种种作为,却误打误撞地成了升平公主的政治资本。人生啊,还真没有哪一段是多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