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凤仙郡难,大圣上天话说唐僧师徒离了陷空山,继续西行。
忽见前方一座城池,煞气冲天。
孙悟空探得消息,此乃灭法国,那国王因早年与僧人结怨,竟许下罗天大愿,要杀一万个和尚做圆满。
如今已杀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只差四个,正凑够万数。
唐僧闻之,吓得魂飞魄散。
孙悟空却笑道:“师父莫怕,看老孙手段!”
是夜,孙悟空使个神通,拔毫毛变作无数小猴,又自身化作万千跳蚤,潜入王宫内阁、五府六部各衙门,但见官员宅内,人人顶上都无发髻。
原来孙悟空一夜之间,竟将满城君臣百姓尽数剃了光头!
翌日清晨,国王揽镜自照,见自己竟成了秃子,大惊失色。
又闻满城文武、后宫嫔妃乃至王公大臣,皆被剃度,方知是神佛显灵警示。
惶恐之下,立即传旨废除杀僧之令,并迎唐僧师徒入朝,倒换关文,恭敬送出城池,更将国号改为“钦法国”。
此难,兵不血刃,以神通智慧化解一场浩劫,彰显佛法慈悲与威严。
师徒四人过了钦法国,行至隐雾山,遇一花皮豹子精,自称“南山大王”,占据连环洞。
这妖精武艺平平,却颇有些诡计,以“分瓣梅花计”掳去唐僧。
孙悟空兄弟三人打上门去,那妖精不敢硬拼,又弄个假人头冒充唐僧,谎称已被吃掉,欲令孙悟空等死心离去。
孙悟空、八戒、沙僧信以为真,悲痛不已,设香案祭奠。
后识破奸计,怒不可遏,合力打破妖洞。
猪八戒一钯将那自作聪明的“南山大王”筑死,救出师父。
此难虽小,却也让师徒经历了“失师”之痛,更显妖邪诡诈,需时时警醒。
三藏师徒离了钦法国,一路晓行夜宿,不觉秋去冬残,又值春光明媚之时。
正行间,忽见一座城池相近。
走了几天路,唐僧师徒忽然望见前方有一座城池。
唐僧勒住马问:
“悟空,你看前面那座城,是不是天竺国了?”
孙悟空连连摆手:
“非也!非也!如来佛祖住的极乐世界,没有城池,那是一座大山,山里有数不尽的楼台殿阁,叫做灵山大雷音寺。就算到了天竺国,也还不是如来住的地方,离灵山还远着呢。前面这座城,估计是天竺国边界的一个郡,等走到跟前就清楚了。”
不一会儿,师徒四人来到城外。
唐僧下马,走进三层城门,只见城内民生凋敝,街道冷清。
走到集市口,看见许多衙役打扮的人站在两边,还有几个官员模样的人站在房檐下。
师徒四人顺着街道走,围观人群竟不知退让。
猪八戒有些恼火,撅起长嘴喊道:
“让路!让路!”
众人猛一抬头,看到他们的模样,一个个吓得腿软筋麻,跌跌撞撞地跑开,嘴里喊着:
“妖精来了!妖精来了!”
这下把屋檐下的官员也吓坏了,战战兢兢地躬身问道:
“你……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唐僧怕徒弟们闯祸,赶紧上前主动解释:
“贫僧是从东土大唐来的,奉旨去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求经的。路过贵宝地,一来不知道地名,二来还没找到住处,就直接进城了,冲撞了各位,还请恕罪。”
那官员这才回礼道:
“此处是天竺国的外郡,名叫凤仙郡。连着多年大旱,郡侯派我们在这里张贴榜文,招揽有本事的法师,求雨救民啊。”
孙悟空一听,来了兴趣:
“榜文在哪儿?”
官员们说:
“榜文就在这里,刚才才打扫完廊檐,还没正式挂出去。”
孙悟空道:
“拿来给我看看。”
官员们立刻将榜文展开,挂在屋檐下。师徒四人一起上前观看。
众人看完,唐僧道:
“徒弟们,你们谁会求雨,就给他们求一场甘雨,救济百姓,这是天大的善事。若是不会,我们就继续赶路,别耽误了。”
孙悟空满不在乎地说:“
求雨有什么难的!我老孙翻江倒海、移星换斗、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呼风唤雨,哪一件不是玩剩下的把戏!这算什么稀罕事!”
官员们一听,喜出望外,立刻派了两个人飞快跑回郡侯府报告:
“老爷!天大的喜事到了!”
那上官郡侯正在焚香默默祈祷,听到报告忙问:
“什么喜事?”
官员报告:
“今天刚拿着榜文到市口准备张挂,就来了四个和尚,说是东土大唐派往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求经的。他们见了榜文就说能求来甘雨,特地来向您报告!”
那郡侯立刻整理衣冠,不用轿马,也不带太多随从,步行直接赶到市口,邀请唐僧师徒。
这时有人喊道:“郡侯老爷来了!”
众人赶忙让开道路。
那郡侯一见到唐僧,也不怕他徒弟相貌丑陋,直接就在街心跪拜下去,
“下官是凤仙郡郡侯上官氏,沐浴斋戒,特地来拜请老师父祈雨救民。求师父大发慈悲,施展神通,救拔我们吧!”
唐僧回礼道: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等贫僧到了寺院或道观,才好行事。”
郡侯说:
“老师父请同我到府衙,那里有洁净的地方。”
于是,师徒们牵着马,挑着担,来到了郡侯府中,彼此相见。
唐僧问道:“郡侯大人,贵处干旱多久了?”
郡侯愁苦地答道:“我这凤仙郡,本是天竺大邦属,一连三年遭大旱,寸草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生计难,十户九家悲声哭,三成人口已饿死,剩下如同风前烛。下官张榜求贤才,幸遇圣僧来我处,若能降下甘露雨,愿奉千金谢恩德!”
孙悟空听了,心里顿时乐开了花,这简直是送上门来的功德!
不过是降一场雨,对他齐天大圣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
又能解民倒悬,又能给取经路上添一笔善果,这等美事,岂有推辞之理?
“郡侯放心!此事包在俺老孙身上!”
孙悟空拍着胸脯,爽快地接下了这桩大功德。
上官郡侯闻言,简直是喜从天降,激动得连连叩首,口称“活菩萨”,
忙不迭地吩咐手下大摆宴席,款待四位圣僧。
这一餐,可把猪八戒美坏了。
甩开腮帮子,颠起后槽牙,风卷残云般将满桌斋饭扫荡一空,直吃到嗓子眼儿才心满意足地打了个饱嗝。
西行路上,能这般敞开肚皮吃饱的机会可不多见。
师徒四人却是不知,这大灾之年,
郡侯府上竟还能备出如此丰盛的筵席,这家底,似乎厚实得有些不合常理……
宴毕,孙悟空也不耽搁,当即在院中掐诀念咒。
不多时,但见东方一团祥云涌来,东海龙王敖广应召而至,化作人形上前施礼:
“大圣呼唤,有何法旨?”
孙悟空笑道:
“老邻居,没甚大事。这凤仙郡干旱得厉害,劳你驾,即刻降一场透雨,救救百姓。”
敖广一听,脸上却露出为难之色,陪着笑脸道:
“大圣有命,小龙本当遵从。只是……这行云布雨,乃天庭严令监管之事,规矩森严,半分也错漏不得。小龙一来没有接到玉帝的圣旨,二来也没带上行雨的神将,怎么调动雨部呢?不如这样,大圣您神通广大,且上天庭一趟,面奏玉帝,请一道降雨的圣旨下来。小龙我呢,这就回东海点齐风雨部众,备好行雨法器。咱们按流程走,届时圣旨一到,小龙立刻施法,定给这凤仙郡下一场痛痛快快的大雨!您看如何?”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客气周到,把“按章办事”的道理摆在了明处。
孙悟空脸上笑容不变,心里却“咯噔”一下,泛起了嘀咕:
“这老龙王,今日怎地如此啰嗦?往常请他帮衬,多是念在交情,一句话的事儿。如今却左一个规矩,右一个流程,推三阻四……莫非这凤仙郡的旱情背后,还真藏着什么俺老孙不知道的隐情?”
孙悟空眼珠一转,心中虽有疑虑,面上却不显露,只是哈哈一笑:
“好说,好说!既然要走流程,俺老孙便去那凌霄殿上走一遭!你且回去点兵,待俺请来旨意,再与你汇合!”
孙悟空虽满腹疑云,但救民如救火,耽搁不得。
孙悟空对众人道:“且在此稍候,俺老孙去去就回。”
说罢,一个筋斗云纵身而起,直冲霄汉,径奔南天门而去。
守门的增长天王见其来得匆忙,笑着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