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祈的问题让我懵了一瞬。
“我是谁?”
“我从哪儿来?”
“我要到哪儿去?”
这三个问题在被阿里斯托克勒斯提出之后,就一直是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甚至是茶余饭后争论不休的话题,更有人将其称之为“灵魂三问”。
但我懵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在我听到这个问题之后,脑海中跳出的第一个回答是:“你应该问,‘你从哪儿来’?”
这是“灵魂三问”的轻微变种,同样也是我曾经在濒死状态中,见到那个“红巨星上的男人”所说的话。
因为这两种可能的来源,导致我不确定那个本能反应似的回复是从何而来。
但我能确定自己不是想要玩梗,而是我有一个清楚的念头,是我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想要做出那种回复。
于是这件事就变得很吓人了。
我自认为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我都还算是一个正经的人,更何况我明确知道现在在做心理状态评估,所以我是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开玩笑的……
“是不是想说‘你应该问,你从哪儿来’?”
刘祈忽然追问道,我惊了一下还没说话,他又自顾自的继续道:“或者我再换个说法——你对这个世界怎么看?”
“……这个世界是虚假的?”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封闭,而是一座城、或者一座基地之类的——所有人都告诉你外面是危险的,所以绝对不能出去,你会怎么做?”
“不要温顺的安于边界——”
“——沉沦者溺毙于温暖的泥沼,跋涉者才能触到黎明的锋刀。”
刘祈接着我的尾音喃喃念道,在我以为他要继续念下一句的时候,又忽然转头看向了我:“所以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明白了。”
我被他突然的转折搞得一愣,怔了半秒才点点头:“红巨星、老秦、杨教授……那些都是我曾经听过、或者说印象很深的话——你在对我做心理暗示。”
“去你的!”
刘祈没好气的给了我一肘,不等我发火又迅速的“专业”起来:“我怀疑你有解离型人格障碍。”
“人格分裂?我?”
我用食指点着自己的鼻尖,从脸上到心里都是难以置信:“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刚才应该切换几种人物状态,但我能确定自己的意识是连续的,完全没有出现……”
“断层”两个字刚到嘴边,我忽然像被人掐住脖子似的生生停住,因为我忽然想起在不久之前、也就是王强差点被我打死那次,我确实出现了意识断层。
“还记得解离型人格障碍的诱发条件吗?”
刘祈没在意我的停顿,同样也不在意我的回答:“这种病症的常规诱因,通常被认为是在童年时期,长期遭受反复地、难以逃脱的严重创伤。”
“由于个体无法消化、承受那些经历所带来的痛苦,所以大脑出于自我保护机制,分裂出另一个人格来进行对抗、或是借此让主人格获得暂时逃避现实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