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在抗日卖军火 > 第1016章 空中三蹦子(三)

第1016章 空中三蹦子(三)(2 / 2)

二爷的问题精准戳中要害,他接着说道:“还有就是编制和人数得好好琢磨,上级反复强调要低调,要是明目张胆亮出两个兵团的番号,蒋瑞元那边肯定坐不住,指不定又要借机生事,给咱们添乱。”

参谋长眉头微蹙,沉吟道:“我觉得用独立团、独立师的编制,就是觉得这些番号看着零散,不像正规兵团那么扎眼,不容易引起注意。”

他话音刚落,老将叹了口气,“这个不合适啊,自从我们的部队统一了正式番号,战士们都憋着一股劲想证明自己,要是给新扩编的部队安上非正规番号,指战员们心里难免有疙瘩,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影响士气就不好了。”

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出于隐蔽兵力、灵活开展敌后斗争的需要,大量县大队、区小队、独立团等非正规番号应运而生。

这些部队扎根根据地,承担着袭扰敌人、保卫群众、配合主力作战的重要任务,却始终因为 “非正规” 的名头,让指战员们心里憋着一股说不清的委屈,总觉得自己的番号低人一等。

这种 “低人一等” 的感觉,贯穿在作战与日常的方方面面。与主力部队并肩行动时,正规部队鲜明的番号、规整的建制的,对比之下,“县大队”“区小队” 这类称呼显得格外朴素,甚至有些 “不起眼”。

指战员们知道自己的战斗力并不逊色,却因为番号的差异,在交接任务、协调行动时,难免感受到无形的落差,仿佛这番号就代表着地位的差距。

在补给调配、资源分配上,这种落差更显直接。正规部队有着按建制划分的足额供给,而非正规部队常常要靠 “调剂”“补充”,有时甚至要主动谦让。

这种区别对待,让指战员们越发觉得,非正规的番号就像一道无形的门槛,把他们挡在了 “正式序列” 之外。他们渴望的不是特殊待遇,只是一份与付出相匹配的认可,而正规番号正是这份认可最直接的象征。

指战员们的这份执念,源于对军人身份的珍视。他们同样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同样为了保家卫国流血牺牲,却因为番号的 “不正规”,总觉得自己的奉献少了一份厚重的归属。

在他们心里,一个正式的番号,不只是一串代号,更是对他们军人荣耀的肯定,是对牺牲战友的告慰,是证明自己与所有正规部队一样,都是为国家、为人民而战的铁血力量。

感谢 爱吃腐乳猪蹄的滕子君赠送的大神认证。

感谢飞行中的波音737、鸡血石的唐明皇、北门木、学海、莫问事间、修罗山的阿拉贡、爱吃咸鲜腊八粥的玲子、15英寸 送出的礼物!

最近排名掉的有点厉害,请大家方便的时候顺便用你们发财的手点点催更和用爱发电。谢谢

最近排名掉的有点厉害,请大家方便的时候顺便用你们发财的手点点催更和用爱发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