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设笑了笑,让士兵换了一个靶位,连续射击 10 发子弹 —— 弹孔在靶纸上形成了一个直径不足 10 厘米的圆。“我们在枪管上加装了可拆卸的制退器,还优化了枪托的缓冲结构,连续射击时的后坐力比 G34 小 40%,精度自然有保障。”
随后是自动枪榴弹展示。士兵举起自动榴弹发射器,“通通通” 三发演习弹射出,精准命中 200 米外的碉堡模型,弹体炸开的橙色颜料覆盖了整个碉堡射击孔。
贾建设介绍:“这款自动枪榴弹的有效射程 250 米,破甲厚度 80 毫米,对付轻型装甲车或碉堡绰绰有余。而且它不用单独携带发射器,直接加装在步枪上就能使用,大大减轻了士兵的负重。”
最让众人期待的,还是 85 式单管火箭炮。一名士兵扛着火箭炮,对准800 米外的模拟工事扣下扳机,演习弹拖着橘色尾焰飞出,落地后扬起巨大的尘土,工事被直接掀翻。贾建设报出数据:“这款火箭炮的射程能达到 800 米,破片杀伤范围 50 米,重量只有 12 公斤,单兵就能携带。
。”
听到这里,魏德曼突然开口:“参谋长阁下,我知道苏联有一种‘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火力非常猛烈。贵军的这款单管火箭炮虽然灵活,但火力密度似乎不足 。
不知你们有没有多管型号的火箭炮?” 在他看来,单管火箭炮更适合单兵突袭,若要面对大规模敌人,还是多管火箭炮的压制力更强。
参谋长听完后,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对贾建设吩咐:“把 36 管的 85 式火箭炮开过来,让魏德曼大使见识见识。” 很快,一辆军用皮卡车驶到工事区 。
车斗上架着一座 36 管的火箭炮发射架,黑色的炮管密密麻麻排列着,看起来简陋又笨重,与苏联 “喀秋莎” 的钢铁发射架相比,显得有些 “不起眼”。
魏德曼看到这一幕,眉头微微皱起,语气里带着一丝不以为然:“参谋长阁下,这款火箭炮的炮管这么多,发射时会不会出现卡壳?而且这种车的底盘这么轻,恐怕承受不住发射时的后坐力吧?” 他的随从也纷纷点头,显然对这款 “拼凑出来的装备” 不太看好。
参谋长没有解释,只是对贾建设点头:“开始试射。” 士兵们迅速调整火箭炮角度,对准 500 米外的空旷靶场。
随着贾建设一声令下,士兵按下发射按钮 ——36 枚演习弹几乎同时飞出,橘色的尾焰在空气中划出 36 道弧线,密集得像一片火焰雨。几秒钟后,靶场传来连续的闷响,烟尘滚滚而起,形成一道巨大的烟柱,即便隔着 500 米,也能感受到地面轻微的震动。
魏德曼和随从们瞬间僵在原地,脸上的不以为然被震惊取代。等烟尘散去,众人拿起望远镜查看靶场 —— 原本平整的地面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坑,模拟工事被彻底摧毁,连旁边的树木都被气浪掀倒了好几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