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精神上的刑场(2 / 2)

第4师团甚至将“战利品”交易发展到了新高度。

平民财产损失无法估量。

华夏军队的南京保卫战已使城市受损,日军进城后的掠夺和破坏更是雪上加霜。

而此次内战,海军的舰炮对城内目标进行了猛烈轰击,陆军的重炮进行了对射,航空兵投下了炸弹。

战斗结束后,南京城几乎找不到一栋完好的建筑。

千年古都,彻底沦为一片废墟,城市功能完全瘫痪,如同鬼域。

但是。。。有一件事没有发生,那就是攻入南京的华中派遣军,只来得及掠夺财物,还没发展到大规模屠杀的程度,就被“叛军”兵临城下给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这也给了南京城那些难民,以及被俘华夏士兵一丝喘息之机会。

这场荒谬而血腥的内讧,让日本帝国陆军在南京城下额外付出了超十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

这相当于数个精锐师团的兵力在自相残杀中灰飞烟灭。

大量经验丰富的军官和军士长阵亡,重装备损毁严重,部队士气遭受致命打击。

然而,比兵力损失更可怕的,是政治和战略上的彻底失败。

它彻底暴露并加剧了日本陆军内部根深蒂固的派系矛盾,皇道派与统制派,关东军与中央,陆军与海军。

这种内伤远比战场上的损失更为致命,严重侵蚀了日军的组织效率,凝聚力和战略协调能力。

南京城外的这片土地,不仅浸透了华夏人民的鲜血,如今又深深地刻上了侵略者自相残杀的耻辱印记。

然而,由于其自相残杀的丑陋性质,这场内斗的伤亡统计,注定成为一笔被各方势力刻意模糊,篡改,选择性遗忘甚至销毁的糊涂账。

京都大本营为维持“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与内部稳定,严令淡化处理,将损失归咎于“清剿残敌”时的“意外”和“消耗”。

得胜的“叛军”关东军,华北方面军联盟为彰显战果吗,又不至于暴露内耗之惊人,倾向于夸大敌方损失,极力缩小己方伤亡,并将许多损失推诿给“华夏游击队的袭扰”。

而惨败瓦解的华中派遣军残部,则为推卸战败责任,寻求一线生机,往往系统性地隐瞒,缩编实际伤亡,许多成建制消失的单位被直接列为“失踪”或“转移”。

。。。。。。。。。。。

1938年1月30日下午,天色阴沉如铁,凛冽的寒风卷过南京城南郊淳化镇外一片荒芜的田野。

这里地处丘陵与平原交界,视野相对开阔,远离主要交通干线,显得格外荒凉和寂静。

这里,是松井命等人商讨出来,接受华中派遣军投降的地点,

选择此地作为投降仪式的地点,充满了刻意的象征意义。

它既非繁华都市,也非险要关隘,而是一处无名的,可被历史轻易遗忘的普通之地,仿佛在暗示这场投降的屈辱性质以及胜方意图尽快掩盖此事的迫切心态。

一片收割后留下的稻茬地上,工兵连夜用粗糙的木板和圆木搭建起一座简陋至极的方形木台,高约一米,面积不过二十平米。

台上空空荡荡,仅有一张铺着褪色绿呢的条桌和两把椅子。

木台四周,新翻的泥土还带着湿气,没有任何装饰,只有几面代表“胜利方”的军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更添几分肃杀与凄凉。

这里,即将成为曾经不可一世的华中派遣军的集体刑场,精神上的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