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此处安心(1 / 2)

血腥的杀戮之后就是封赏了,司马伦给自己封了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又不要脸地翻出了相国这个位置坐了上去,包揽了军政大权。

像这样自封相国或丞相总揽大权的人,最近的也就董卓、曹操、司马召了。他司马伦也就废了贾后这一件功劳,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这条路没有退路,不知他有几斤几两。

他把自己府里的都封了高官,自己的儿子都成了王侯。为了安抚人心,又把司马肜推举为上三公之首的太宰。

孙秀也做了大官,不想着国家大事,先来了个有仇报仇有恩报恩。

他先找石崇去要他的爱妾绿珠,石崇舍不得,于是被孙秀诬陷杀死。他还是因为财富和美人丢了性命,富可敌国又怎么样……

潘岳曾欺辱过孙秀,被孙秀一并抓住诬陷谋反,跟石崇一起被诛了三族。

王戎叔叔当年在选拔人才时为孙秀说过几句好话,所以孙秀对王戎和王衍格外照顾。

而我,仅仅是因为没有依附贾谧就被封赏子爵,这让我觉得好笑。什么时候开始,连最起码的操守都变的这么可贵了?

张华、裴頠那些重臣死后他们的家产都被孙秀分了人,孙秀还记得我扫土之恩,呵,竟然送了张华府上的一些下人和车马给我……

官场变成现在这样,蛀虫们高兴了,正直的人却在想办法逃离。

我再次动了辞官的念头。

可如果真辞了,总觉得会让父亲笑话,也会让我看不起自己。

那个曾参与破译汲郡竹简的束皙,他没有我这样的负担,今天来向我告别了。

多喝了几杯后他借着酒意叹息一声。

“昔年乡下时,官吏腐败堕落,以劝农官尤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百姓备受欺辱。那些狗随口定赋税,伸手要贿赂,一不顺心便又打又骂。

我本以为做了官就能守护一方,于是忍下心中不快来这是非之地求官。

可没想到啊,这京畿之地更是遍地苟且,穷奢极欲无法无天。

至于现在,哼,就是青楼土窑也比这里干净些。”

我一时语塞,只好问他:“束兄可有良策?”

他自嘲一笑,“哪有什么办法?如今的人毫不修身恬不知耻,只怕灾祸不远了。”

我沉默良久后,终于忍不住说出了自己心里想的。

“不瞒束兄,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

儒生们妄图为万世树立规章典范,想用道德礼法规束王侯将相,整理古圣先贤的智慧让君子们学习。可理论再好终会被小人利用,他们寻章摘句逢迎权贵,反倒变成束缚百姓的绳索。

至于墨家,即使他们能团结起百姓杀尽贪官,之后又要如何管理呢?他们还是要寄希望于圣君贤臣,那不还是会变地一样吗?同样的道理,不管墨子思想如何惠民,也架不住小人的曲解。

这世上可只有一个孔子一个墨子,而野心家却能填满整个东海。

若是百姓不需要管理,不说外族入侵屠杀抢掠,单就地方豪强也没法管束,百姓别说自由,能不能活着都是问题。

再说法家,不管他们是为百姓还是君王,律法都只是个工具,还不是由权势来决定?而官场人情交织,交相藏垢,有几个不怕死的君子能撼动这张大网呢?

想来想去,似乎没有任何办法。”

他看着我笑了,好像觉得我比他还激动,于是平静下来道: “万物都有其规律,盛衰自有其定理,我虽激愤但也知人力有限,大丈夫也只能砥砺自身罢了。”

“我明白,可我没办法不想。

看着世人惊慌失措患得患失,我就想,若是人人都能自由解脱该多好。可转念一想,若是人人追寻自由,那这天下就没人守护秩序,岂不是容易被外敌所侵吗?”

“自古以来境界高妙之人大都离群索居,他们感悟大道追寻自由,却没想过,正是秩序保障了他们的自由。

在残酷的环境中,是秩序的土壤才让自由之花开放,而能获知甚至践行自由之道的人们,该感谢这稳定的秩序。

人们需要先借助稳定的秩序生存下来,而后才是感悟大道,当解开了心中的枷锁,那外部的秩序便不再是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