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狂生!(2 / 2)

提笔,他的手悬在半空,定了定神,在卷首画了圈,批语:

“哀民生之多艰,悯黎庶之倒悬。立论于阡陌,见解深切!文风质实,情真意切,字字血泪,发人深省。”

贴上蓝签时,他又惋惜地摇摇头,答卷之人有那悲天悯人之心,可他却知道,要做到他所思所想,终究是难。

将卷子放好,他自知这份卷子的命运已不在自己掌控之中了,感慨颇深,最终却只能祈祷此人日后有一片坦途。

就在同一时间,江停的卷子也终于落到了同考官手中。

这是一位资深同考官,也是一位见惯风浪的老翰林,名为邹慎,字维允。

从看到破题那句“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助之所聚,非权柄可强求也”开始,邹慎眉头就未曾舒展过。

“真是好大的口气!”呢喃一句,他继续往下读。可越往下读,他的脸色越是复杂,呼吸都忍不住急促起来。

读到痛斥“庙堂之上,或有衮衮诸公,结党营私,视民瘼如无物;或汲汲于权柄倾轧,置社稷于险地!”时,他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此子真是胆大包天!”邹慎皱着的眉头在看到段落最后又忍不住松开,只因他看到了一句话——此等行径,于圣天子垂拱而治、宵衣旰食之际,尤显其蠹!

他哑然失笑,心中忍不住想道:“还能想起来恭维天子两句,看来不是一个鲁莽之辈。”

刚放松完,他的眉头就再次拧了起来。

“纲纪弛废,正道湮没,则‘寡助’者……恐天下忠正之士,皆将寒心!社稷危矣!”

看到这些大胆发言,这位老翰林的后背慢慢被冷汗浸湿。

邹慎拿着朱卷只觉得像是拿着一块烫手山芋,难受得他甚至不想继续看下去。

可心中又隐隐有些好奇,这文前面基本批判,那么解决之法呢?他想看这狂生的解决之法。

稳定心神,他继续向下看去。

“欲挽此颓势,重聚‘多助’,当以雷霆手段,涤荡积弊,廓清朝野!首在明法纪、肃纲常,使结党营私、蠹蚀国本者无所遁形;”

“次在破格擢拔寒微忠勇、实心任事之才,以代尸位素餐、庸碌无能之辈;”

“尤需广开言路,使下情上达无阻,令庙堂之耳,能闻阡陌哀声;圣明之目,可烛幽微之弊!”

“如此,则正气伸张,奸佞敛迹,贤能奋进,民心归附。上下同心,内外协力,‘多助’之势沛然莫御,何愁社稷不固,天下不安?”

读到这里,邹慎紧绷的心弦才稍稍放松,眼中迸发出激赏的光芒:

“好一个‘涤荡积弊,廓清朝野’!‘明法纪、肃纲常’!这才是治本之策!”

“尤其‘破格擢拔寒微忠勇、实心任事之才’、‘广开言路’、‘使庙堂之耳闻阡陌哀声’数语,尤其令他赞叹。

像他这种寒门出身之人,曾经也是大户人家,后面家道中落更能感受到门户之见。

读着文章,他能感受到写作之人并不是寒门之子,却有抛弃门户之别,广纳贤才的心,实在是难得。

而且文章后面还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向,且完美扣回‘得道多助’——凝聚人心!

“此子不仅有惊世之胆识,更有安邦之良策!难得!难得啊!”

谁看了这策论不得说上一个好字,可偏偏……

它太锋利,也太危险了!

老翰林握着朱笔,悬在卷首,却迟迟无法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