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女扮男装的我在官场杀疯了 > 第374章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第374章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2 / 2)

乍一看这是一个探讨仁政、民心的传统命题,但在当下波谲云诡的朝局中,这个题目又是另藏玄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这是题目所选段落的原话,孟子的原意是阐述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性。

然而此刻,这“道”是什么?

“助”又从何来?

“寡助”者又是谁?

这个题目,简直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朝堂上下、宫廷内外的明争暗斗!

江停的心都没忍住停滞了片刻,但眼神却愈发沉静。

她提起笔,饱蘸浓墨,笔尖悬于洁白的考卷之上。

她没有立刻下笔,而是闭上眼,让纷乱的思绪沉淀。

片刻后,她睁开眼,眸中一片清明——笔落!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助之所聚,非权柄可强求也。”

开篇破题,气势磅礴!

她直接将“道”拔高到超越个人荣辱、甚至超越权势地位的精神层面。

点明“多助”的本质并非来自强权的恩赐,而是源于“道”本身的力量。

紧接着,她以宏阔的视野,纵横古今:

正论“得道多助”:援引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指出其成功并非仅凭武力,而是“吊民伐罪”,行“拯溺解悬”之道,故“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此为“多助”之典范。

笔锋一转,落于大周开国之君周英卫身上,“提三尺剑,扫群雄,安黎庶!”

其得天下,亦在“顺乎天而应乎人”,行“均田亩、薄赋敛”之仁政。

痛斥“失道寡助”:笔锋陡然凌厉,直指当下!

“今观宇内,天灾频仍,非天不仁,实人祸相踵也!”

她毫不避讳地抨击地方官吏“讳灾匿患,苛征暴敛如故”,致使“流民塞途,饿殍载道”。

更尖锐指出,“庙堂之上,或有衮衮诸公,结党营私,视民瘼如无物;或汲汲于权柄倾轧,置社稷于险地!”

字字如刀,力透纸背!

她将矛头直指那些只知争权夺利、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僚集团,甚至影射了存在的更高层级的阴谋。

“此辈所为,非惟失道,实乃掘社稷之根基!寡助之至,非独亲戚畔之,恐天命亦将弃之!”

这是何等大胆的论断!

阐述“道”之真谛:

江停并未停留在批判,她笔锋再转,回归“道”的本源。

“道非虚言,在乎躬身!为政者,当以苍生为念,明察秋毫,使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衣,鳏寡孤独皆有所养。”

“法令之行,贵在公允,刑赏之施,必乎至公。远谄媚,近忠良,开言路,纳忠谏。”

她提出的,是实实在在的治国方略,是“民为邦本”的切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