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见状纷纷交头接耳,面露难色,就连虞老、柳夫子这等学问大家也微微蹙眉,急速思考。
王平望着场中排列整齐的原木,缓步上前,指尖轻轻划过光滑的木身,随即捏着下巴沉思起来。
片刻后,他眼前忽然一亮,转头看向禄赞,拱手问道:
“禄赞先生,贵方辨木之法,是否会损伤木材本身?”
禄赞虽不解他为何突然问这个,不过这他们草原的法子,迟早得说,现在透露一些也无妨,便点了点头,如实道:
“我草原之法,确实会破坏一些木材。”
得到肯定回答的瞬间,王平眼中光芒更盛,当即转向宣帝躬身行礼:
“陛下,微臣有一辨木之法,无需损伤木材分毫,想来会比草原之法更佳........”
“只是此法......需借淮河之水为助,恳请陛下准许将比试场地移至淮河边!”
苏合在一旁听得真切,瞬间明白王平的心思,当即嗤笑一声,语气满是不屑:
“不破坏木材便想分清根梢?王郎中莫不是急糊涂了?这世上哪有这般轻巧的事!”
要知道这个方法,还是老师禄赞想到的,寻常人谁会闲着没事干,去观察几根木材哪是根哪是稍。
想来不过是王平的推托之词,当然若是真有办法,那让他开开眼界也好,也能证明老师禄赞口中关于王平的传言并非虚假。
天纵奇才?试试才知道!
想到这,苏合也跟着上前一步,对着宣帝拱手:
“陛下,在下也恳请移师淮河,左右不过是多耗些时辰,若王大人真能想出无损之法,便算王大人胜出即可!”
宣帝见两人都同意移地,又看王平神色笃定,便不再犹豫,沉声道:
“既如此,便依你们所言,午后移至淮河边比试。百官随朕同往,见证结果。”
此言一出,几位官员当即上前劝阻,王平说移动场地就罢了,这苏合也同意,摆明了不相信王平会有比草原更好的办法。
如今他们连草原是什么办法都不知道,便直接去淮河边,若是输了可怎么办。
当即,便有位官员拱手急道:
“陛下,百根圆木搬运至淮河动静太大,且岸边百姓必多,为了此次比试大费周章,还恐有损陛下和朝廷威严,此事需三思啊!”
另一位官员紧跟着进言:“陛下,草原使者还未说明他们的方法,不如让他们说出来,在此地,王郎中未必不能有更优之法,
贸然移师淮河,万一失利,恐增加各风险,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还有位官员补充道:“陛下,太极殿乃皇家重地,在此比试尚可控场。淮河岸边人多眼杂,若有意外,后果难料,还是在此处进行更为稳妥!”
宣帝却摆了摆手,打断众人的劝阻:
“朕信王爱卿。此事就这么定了,午后准时前往淮河。”
王平躬身谢恩,苏合则冷眼看着他,心中暗忖:
“若你真能无损辨木,本王倒要好好看看你有多大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