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作为江东首屈一指的世家,张玄重金购纸书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各大世家子弟纷纷涌向集市,寻找李默的摊位。
不到三日,第一批千余册纸书便被抢购一空,最贵的一套《孙子兵法》,更是被周家以五十金纹银收入囊中。
“听说了吗?张氏的张玄买了本纸书,轻薄得能揣在怀里,走到哪儿读到哪儿!”
“何止啊!周家买了套《孙子兵法》,乃是罕见的珍品啊!”
“我也要去买!咱们世家子弟,岂能没有纸书?”
江东世家的追捧热潮,愈演愈烈。
为了争夺稀缺的纸书,世家们纷纷加价,原本一金一本的普通书籍,被炒到两金;而成套的经典或孤本,更是被炒到十金甚至百金。
吴郡、会稽、庐江等地的集市上,锦衣卫假扮的商人不断出现,每次带来的纸书都被一抢而空,甚至出现了世家子弟为争抢一本书而争执不休的场景。
会稽的虞家,是江东着名的书香世家,家中藏书数千卷,却多为竹简。家主虞翻得知纸书之事后,亲自带着重金前往购买,一口气买下二十余册,涵盖儒家经典、兵法、医书。
他将纸书放在书房,邀请江东的文人墨客前来品鉴。
“诸位请看,此乃荆州纸书,轻便易携,字迹娟秀,实乃读书人之福音!” 虞翻手持一本《诗经》,满脸赞叹地说道。
文人墨客们纷纷传阅,一个个惊叹不已。
“这纸张太过精妙,比帛书还要顺滑,却比帛书便宜百倍!”
“字迹排版工整,注释详尽,比咱们手抄的清晰多了,省时省力!”
“有了这纸书,日后治学、传抄都方便多了!”
虞翻对这些书籍很是喜爱,给众人看完之后就将其收藏起来。
如此一幕,在吴郡各大世家上演。
江东的世家大族,为了彰显自己的财力与品味,纷纷攀比藏书。
有的世家专门修建书房,收藏纸书。有的世家则邀请文人墨客前来品鉴,以藏书多、藏书精为荣。
甚至有世家为了争夺一本《楚辞》,不惜花费上百金。
也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利用各种人脉关系联络商贾,希望能够从这次热潮之中分一杯羹。
大批的财富被锦衣卫收割。
锦衣卫又快速将获取到的财富秘密转移回豫章郡。
对于世家大族想要合作,郭嘉和陆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帮世家大族本以为是要分一杯羹,殊不知却是他们的祸事。
等孙策知道江东的财富被收割走,还有江东的世家大族在其中,暴怒的孙策会不会暴起杀人?
于是锦衣卫就以荆州黄家的名义,和江东世家之中的虞、严、许三家达成了合作。
有了这三个世家的帮助,锦衣卫能够将更多的书籍运输进入江东。
丹阳郡、会稽郡也陆续出现了大量的书籍。
张昭和张纮两人也是知道书籍在江东的火爆。
作为文人之首的二张,他们两人自然也是购买了一些书籍。
对于这种制作精美、文字清晰、携带储存方便的书籍,张昭和张纮非常的喜欢。
渐渐的,张昭和张纮就发现不对劲了。
这么多的书籍,一般的小作坊是根本做不出来的。
于是张昭和张纮马上派人调查真相。
当得知这些书籍是从荆州过来的,张昭和张纮就知道大事不好了。
“不好!这是刘俊的奸计!”
张昭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张纮也突然想起了之前江东就出现过这样的书籍,但是数量极少,没想到是荆州过来的。
除了刘俊之外,天底下也没有人能够想出和制作出这样精美的书籍了。
“子布,咱们不能让他们继续下去了。必须派人制止!”张纮心中很慌张。
张昭当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马上就给黄盖下令,让他带兵搜捕贩卖书籍的商人。
然而锦衣卫们早早就收割了大部分的财富,带着这些收益撤离了,现在江东贩卖书籍的都是江东本地人。
所以黄盖抓住的都是虞家、严家、许家的人。
这让三家之家主来找张昭和张纮找说法了。
面对三个糊涂虫,张昭和张纮非常的无语。
“你们这帮废物,知道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么?”张昭直接毫不留情地骂了出来。
虞翻直言道:“张大人,这些书籍一本本都是精品,推广此物,有利于教化?从哪里来的,很重要的么?”
“就是推广教化,乃是我等读书人的天职!”
“我等有何过错,居然要被抓起来?”
张昭那个无语啊。
怎么到了这个份上,这几个人还是那么的愚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