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类型方面,香江的工业主要以劳务密集型加工业为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 80 年代,香江的劳务成本逐渐上升,使得这类工厂的竞争力受到影响。
为了降低成本,许多工厂纷纷选择将生产基地迁往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利用当地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香江的加工业具有一些显着特点,其中之一是多数企业规模较小,采用山寨式的经营模式。
尽管如此,这些小型企业在设备和工艺方面却相当先进,能够迅速适应国际市场上商品季节、款式以及消费潮流的变化。
这种灵活性使得香江的加工业在全球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自 60 年代以来,香江的产品在出口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许多产品的出口量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例如成衣、蜡烛、塑胶花、玩具、手表、电风扇、电筒、假发、电子表、卷发器等。
此外,电子等数项产品的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香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其经济主要依赖于转口贸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到了1960年,本地产品在出口总量中的占比竟然已经高达72%!
这一数据的变化无疑是惊人的,它不仅清晰地反映出了香江工业的蓬勃发展和日益壮大,更为香江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具体来看,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包括其他产业)在1966年时仅为3779港元,但到了1979年,这个数字就飙升至港元。
而根据另一项资料的显示,到了1985年,人均本地生产总值更是达到了6134美元,到了1991年,更是突破了美元,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日本。
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香江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展示了其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王志远翻看着李晓然拿过来的最新的,由林永康手下的团队,总结的最新的关于香江制造业的统计数据。
香江的制造业曾经取得过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如今,令人惊讶的是,在香江排名前二十的产业中,竟然没有一家纯粹的制造业公司。
王志远不禁思考着自己作为香江首富,财富的主要来源并不是来自传统的制造业,而是集中在香江的地产业。
尽管如此,王志远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划和布局。
他一直坚信电子制造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并不断加大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
以格美游戏机为代表的电器制造业务,一直以来都是王志远的最看重的产业,同样为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巨额现金流。
不过王志远注意的是,这些看似繁荣的重资产行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投入和挑战。
其中,最为关键的芯片全部依赖进口,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此外,占比颇高的屏幕同样需要从外部采购,只有电路板和组装环节是由王志远自家独立生产的。
这种依赖进口的局面,使得王志远的企业在面对国际市场波动和供应链中断时显得颇为脆弱。
现在到了变革的时刻,自己该加大内地的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