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通过否定旧政,赢得了一批对原有政策不满的基层干部的暗暗拥戴;现在,又通过在安置点逼郑春平表态,收割了一大波民意。
表面上看,李仕山此举收获满满,威望陡升。
但很多冷眼旁观者心中冷笑:
这些拥戴,除了给他带来一些虚名和基层好感,在核心的权力场上,还能有什么实质帮助?
而且,他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必然是巨大的。
他把郑春平得罪到死了。
拆迁款的问题那可是一个大雷。
快两年都搞不定的烂摊子,两个月就能摆平?
大家心知肚明,到时候市政府最多挤出一点象征性的“慰问金”安抚一下,就已经是极限了。
郑春平怎么可能真的为了李仕山惹出来的麻烦,去填那个无底洞?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一周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上,李仕山可以说是碰的头破血流。
李仕山提出了两个核心议案。
一是《关于进一步加强中青年干部实践锻炼与多岗位交流的实施意见》,旨在打破部门壁垒,让有潜力的干部到基层关键岗位和市里重点项目中历练;
二是《市委党校教学改革与课程质量提升方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案例分析和对本市现实问题的研讨比重,试图扭转党校学习“走过场”的印象。
李仕山的陈述逻辑清晰,措辞严谨,可是下了大功夫的。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市长郑春平就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
他也没有看李仕山,而是目光扫过在场的几位常委,慢条斯理地开了口:“仕山同志刚来不久,就能深入思考干部和党校工作,这份积极性是好的。但是~”
这个“但是”一出口,大家就知道必然要出杀招。
果然,郑春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但是,干部交流,尤其是跨部门、跨领域的交流,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当前我们安江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是全力以赴确保文明城市创建成功!是稳住经济大盘,保障民生底线。”
“在这个关键时期,调整干部,会不会造成人心浮动,影响工作连续性?”
“会不会让放手干事?”
“这些问题,都需要慎重评估。”
郑春平一连串的问题,让李仕山的脸色不由得阴沉了下来。
而这番发言就像是争斗的冲锋号,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彬立刻接口,说话就更加直接。
“郑市长考虑得非常周全。干部交流是个好方向,但时机选择很重要。我们现在财政压力不小......”
紧接着,又有几个常委也纷纷发言,或从不同角度阐述“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性。
或对改革方案的具体细节提出种种“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他们言辞恳切,一副为全市大局着想的模样,可言下之意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个方案很幼稚,不切实际。
此时,李仕山算是看出了郑春平的真正实力,原来这几个就是他的政治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