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9章 你看 2(1 / 2)

吕丹不得不心动。

他在早期战斗中被当做死尸收殓后,因为建制打散,后面捡尸兵早就溃不成军,他是被一个途经的传教士救下。

后来在法租界隐忍,眼见国民政府愈加腐败,抗日战争打得娘们一样,他也就熄了最后那点心火。

蜗居租界,给洋人当鹰犬。

身为洋人的特情,他掌握了很多地下势力,不光是各国的谍报组织,也包括地下物资情报的交换中心,各种黑市。

诚如郑开奇所言,所有的情报交易,物资买卖,作为庄家都是要抽成的,而且是2.5这么高的费用。

庄家负责保护买卖双方的身份信息和生命安全。

比如,日本的海军俱乐部,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情报交易点。

当然,即便是庄家需要购买情报,也是一样需要付钱。

吕丹深谙此道,所以对郑开奇的提议心动不已。

不过他信不过这种好事。

“日本人肯定会干涉,他们的吃相很难看。”

“我自有办法。那不是你操心的事情。”郑开奇说道:“我可以跟你承诺的是,若有意外发生,我十倍赔偿。”

吕丹试探着问道:“那生死呢?”

“如果真死了,算他命不好。”郑开奇淡淡说道。

他如此说,吕丹反而放了心,知道他没有吹嘘。

保证活着的不被侵扰,是因为继续有利润。

死了的就是死了,毫无价值。

他毕竟是汉奸,不会那么好心。

“我可以试一试,不过具体如何,我也不保准。”

“你准备吧,这几天的事儿。”郑开奇说道:“从明天开始,会有大量基建的物资运过去,我想在棚户区搞出几亩地,用来来做厂房,搞点生意。

这些黑市可以混迹其中。配套的饭馆,百货店都会有。

这种事情毕竟是地下的,不能聚集,不能数量太多。

我找了租界不少朋友,谁介绍的就能额外拿0.2个点。”

吕丹仔细琢磨着里面的味道,郑开奇也对杜明说道:“一些需要用大量工人的企业洋行什么的,都帮我联系联系。

赚钱的时候到了。”

杜明自然是满口应承,他跟着郑开奇赚了不少钱。在这上面已经有了盲目信任的感觉。

吕丹又问了句,“那些企业为什么会去那?赚什么钱?”

郑开奇淡淡说道:“我需要他们去,他们就得去。”

自然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码头的人口走私案涉及的一些洋行企业,都开始陆陆续续被接触。

加上平时齐多娣在租界运营的过程中知道了很多人的黑料。

在那个没有绝对公平的时代,黑料就代表着灭亡。

齐多娣不会给巡捕房爆料,但既然是黑料,肯定不是好商人。

于此同时,四处的人也开始针对性的通过郑开奇的名单开始恐吓,吓唬那些黑心商人。

让其在棚户区投资建厂。

明面上,也通过游说,引导,请一些企业去棚户区投资建厂。

由头无外乎几种。

日本人不管,自主管理。低廉的劳动力。当然,得上税,上交给南郊政府。

劳动力是租界的几成工资。

就这样连哄带吓带正常邀约,四处这几天很忙。

最后,郑开奇邀请了楚涟涟对这些在租界有产业的老板们上了趟细分利润的分享会。

详细说明了福利待遇和和租界对比的点。

这里面洋行企业总共有两大类。

有感于棚户区活在泥泞中的众生,想稍微做点什么的。

被抓住把柄,不得不来的。

但是郑开奇的态度是一样的。

来了能赚钱。

比别处低一半的人工薪水。

跟租界一样的税收政策。

自主管理体系,前提是没有任何抗日行为的发生。

“我们这里甚至没有礼拜日这一说,逢年过年不用发福利。”郑开奇信誓旦旦,“但是,上交的税,一分不能少。这就是我们的极限。”

到场了二十多家,最终,有八家决定投资建厂,都是先小规模,看效果继续扩大。

除了几个善心老板,其他都是三四十人的小作坊。

但这让郑开奇看到了契机。

即便是小规模投资,郑开奇都给划分了很大的地皮,为了以后扩建。

“还有一点,我们没有资金支持,需要自己投资建厂。需要借贷的话,需要走我们这边的日系银行。”

就有人问,以后这个棚户区的规划。

郑开奇说道:“棚户区改造还会继续,清除不安定分子,为大家提供一个稳定的盈利场所。

如果地皮够了,我会在厂区和居民区中间建立缓冲区。会有专人看护,不会出现偷抢盗窃之类。

如果出现,照价赔偿。”

整场会议持续了半天,一起吃了个饭,随即郑开奇带着大家去实地考察。

此时的棚户区改造了半个多月,在东南纰漏租界的区域,早就清出了大片场地,同时在北边,建了很多临时民房。

在南郊政府官员的陪同和讲解下,这个偷偷摸摸的视察小组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晚上,郑开奇作为特务机构的头子,在南郊地区的第四行动处处长,联合了南郊政府和南郊警署,连夜开会。

全心全意把这些外资稳定住,稳步推进棚户区的改造过程。

以户籍科和行动小组为配合继续推进,遇到险恶分子,拒捕反击的,一律击毙。

小罪名小官司缠身的,一律清除记录,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

会议开到最后,郑开奇被特高课的电话叫走,去宪兵司令部开会。

这场会议来的突兀,又来的预料之中。

宪兵队,参谋本部,特高课全都在场。

影佐祯昭亲自出面,主持会议。

郑开奇再次沦落到站在一边听骂的处境。

造成如此局面的有三部分原因。

一,租界日系银行,日占区日系银行的反馈。

这些洋行企业都是无利不起早,即便自身资金没问题,也想走贷款的方式。

所以当晚,就有不少企业联系日系银行的襄理,买办,寻求贷款的机会。

二,这些行程再偷偷摸摸,租界还是知道了。

日本人的汉奸私下联系,威逼本地企业在棚户区投资建厂!!!

这就是经济外流,这就是赤裸裸的经济战。

这就是在打洋人的脸,连夜双方的大使馆就开始对接此事。

三,特高课的探子发现了棚户区明显的人员来访,德川雄男不得不谨慎调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