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现场可有目击证人?物证可齐全保留着?”
报信人:“……”
话说,不愧是在刑部任职多年的大人啊!
反应就是与常人不同,自带理智气息。
听到自家孩子与人斗殴,面前之人没想着拉偏架劝和,糊弄了事,反倒第一时间开始分析案情细节,询问事发经过,流程熟练得令人发指。
说真的,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家长呢。
以往学子在国子监里犯了错,他奉祭酒之命前往学子家中“传唤”学子家人时,那些人无外乎就四种反应——
第一种,无脑护短,矢口否认型。
一听到他的话,脱口而出的第一句绝对是——“这不可能!我的儿子不可能会与人打架斗殴!祭酒是不是看错了?他平时很乖的!肯定是那个谁谁谁先招惹了他!”
待到事实摆在眼前,无法辩驳之际,便会当众使出一招推卸责任大法,怪天怪地怪环境,张口闭口就是国子监、夫子、同窗有问题。
这才害得他的好儿子变成如今的模样,痛斥国子监教育环境差劲,并开始回忆起自家孩子三岁就能诵读《悯农》、《游子吟》的辉煌往事。
第二种,比第一种讨喜一点,属于大义灭亲型。
这种是他和国子监各位大人的最爱。
往往他才开口说明缘由,对方已经撸起袖子,翻出家里祖传的鸡毛掸子,雄赳赳气昂昂地直奔国子监,一副“小兔崽子,可算让老子(老娘)抓到把柄”的严厉模样,逮着犯事学子就是一顿教训。
完事后,还不忘对祭酒、夫子们报以抱歉的微笑,真心实意道:“往后这小兔崽子要是再调皮,诸位该打打,该骂骂,千万别客气,别手软,就当是您亲生的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