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素菜也是一分钱三串,便宜又实惠,适合学生娃消费。
除了炖汤用的鸡,其余的食材不是自家地里摘的就是山上采的,除了付出劳动成本基本是无本的买卖,就这价钱王大娘也很有的挣。
就是生意不如预期好,今天守一天摊子忙活下来只挣了六毛,准备的食材才卖出去三分之一。
别看六毛钱几百串听着挺多,为了出餐快,一串豆皮只是二指宽薄薄的一片,开水一烫就熟,成年人一口就能撸十串八串的。
别的串也一样,便宜,量也少,就吃个味儿吃个趣儿,正儿八经的小吃。
和王大娘的鸡汤串串比起来,大丫和方桂华的炸豆腐就要实诚多了。
她们不仅卖臭豆腐,还卖炸豆干和炸包浆豆腐,秦小妹每一样都尝过,味道是不用说,绝对顶顶好的。
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口感扎实;
炸豆干一炸就起泡,一分钱两串,一串就是一整片,绝对过瘾;
包浆豆腐外酥里嫩更是招牌,每一样都便宜实惠,按理来说不会卖不出去。
可一天下来,销量惨淡是事实。
人王大娘的串好歹卖出去三分之一,她们连五分之一的备货都没卖掉。
三人都是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人,不会因为客户群体是小孩子就偷奸耍滑,秦小妹一时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最后只能归咎于是学生群体的消费力不行。
因为这学校门口的小摊大多半死不活的。
唯一好点儿的就是一个摆摊借看小人书的,基本上全天都有客人光顾,甚至有人一看就是一天。
因为工作难求,又不想堕落去摆小摊子,城里的待业青年很多,像小人书这样花两张分票就能消磨一整天的摊子,目前很受欢迎。
不能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幸福和成功的感觉,就只能在精神世界中寻求慰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考虑到王大娘的鸡汤串串和大丫、方桂华的炸豆腐更适合在学校门口摆摊,秦小妹安慰三人不要急躁,又劝她们再摆两天看看情况,若是生意还没有好转,到时候再换地方也不迟。
出都出来了,最难的第一步已经跨过,除了生意不如想象中那般好,心里有些失落外,三个人都很坚强,没有打退堂鼓。
这一点让秦小妹很是刮目相看。
尤其王大娘这个大半辈子从没走出过大溪沟村的家庭妇女,她的心智坚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大约是真的想把摊子做起来,也很珍惜能够陪伴孩子的机会,并不想离开子弟学校的王大娘回去前说自己已经想好了改善生意的办法,明天会再次尝试,不会放弃。
人生过半的大娘都不怕失败,年纪轻轻的大丫和方桂华深受鼓舞。
纷纷表示回去会再商量总结今天的失败,让秦小妹放心,她们也不会放弃的。
万事开头难,只要不放弃,一直总结失败的经验,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