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9章 提前的下岗潮(1 / 2)

警长的死,让孩子们很长时间都没有缓过来,大概在他们纯真的心里,老傅爷爷是家人,警长也是家人。

他们并不拘泥于是人还是猫,只在乎陪伴的时间长短。

1993年六月份,出乎顾诚的意料,多项法规出台,基本都是针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想要为国企减重。

因为这个时间点,国家财政水平,比顾诚上一世的那个时间点要好的多。

顾诚撑起的支柱产业,每年都能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外汇。

这些钱带动国内产业升级,让国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

1993年,顾诚感觉市面上的东西,生活的方式,就好像到了1997年,甚至还要往后一些。

而国营企业反倒成了各界当中的一个拖累,大量国营工人,把厂子,企业当成了铁饭碗。

大锅饭吃着是香,但国家经济整体已经改成了自由经济,企业之间是要互相竞争的。

可工人们的观念改不过来,就想着铁饭碗,吃到老,干多干少都是吃。

这种情况下,国营企业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导致在和私营企业的竞争中,全面落入下风。

所以国营的整体情况,愈发恶劣,几乎大多数国营企业都进入了负债的情况,完全靠国家财政拨款生存。

而这次的政策改革,就是将现有的铁饭碗打破,想要给国企找到一条破局之路。

首先,自由经济时代,价格双轨制已经不存在了。

所谓的双轨制,指的是以前国营企业可以通过另外一个国营企业,获得相对廉价的原材料等。

这样国营企业就可以通过价格优势,来保证自己在市场中地位。

可是现如今,双轨制几乎不存在,价格优势消失不见,这些没有了价格优势的国营企业,几乎瞬间就被私营企业给摧毁了。

价格没优势,技术没优势,甚至连服务的都没有优势,被消费者抛弃,也就成了理所应的事情。

再者,很多国营企业,一度是依靠银行的低息,甚至免息贷款来过日子的。

而因为东瀛的金融动荡,整个亚洲都受影响的情况下,这些贷款就很难了,也让一部分这样的企业,直接抓瞎。

而新政策出现之后,首先就是抓大放小,对大型的国营企业,进行重整。

而那些小型国营企业,则允许通过改制,破产等道路,自行寻找出路。

而放下这一手,也就延伸出了很多的玩法,一些人依靠这个政策,吃的盆满钵满,甚至有利益熏心之辈,故意做假负债,通过作假,几乎零支出,就能获得一家国营厂子的所有权。

同时,一些厂子直接破产,用工龄买断来补偿工人。

可这年头工龄买断的价格非常低廉,有些工人只能拿到几万块,就被切断了和国营厂子的联系,要自己去找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