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治国看了李东沐一眼,笑容不变:“那是自然。有东沐书记这样有魄力的同志来分管,我相信这几块工作一定能打开新局面。好了,你忙,我就不多打扰了。”
说完,对方便起身告辞。
送走陶治国,李东沐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省委大院内的车水马龙,目光深邃。
他明白,自己虽然职位高了,但面临的局面或许比在晋阳时更加复杂。在晋阳,他是绝对的核心,可以力排众议,推行自己的施政理念。但在省里,他只是班子中的一员,需要平衡各方关系,需要更加讲究策略和艺术。陶治国今天的到访和那番话,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几天后,李东沐轻车简从,只带了秘书和省委农办的一位副主任,悄然前往位于河东省北部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北川市进行调研。
调研途中,李东沐没有完全按照预定的路线行进,而且也并未与北川市委市政府提前沟通,而是随机选择了一个沿途乡镇,直接开到了村里。
时值春耕,田野里却显得有些冷清。李东沐走到一片地头,和一位正在整理农具的老农聊了起来。
“老乡,今年春耕准备得怎么样了?种子化肥都备齐了吗?”李东沐蹲下身,顺手拿起一把泥土捻了捻。
老农看着眼前这个气度不凡但态度亲切的“干部”,叹了口气:“备是备了,就是贵啊!化肥比去年又涨了一截,这粮价却不见怎么涨,种地越来越不划算了。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了,就剩我们这些老家伙还在守着这点地。”
“村里没有搞点其他产业?比如特色养殖、乡村旅游什么的?”李东沐又问。
“搞过。前几年上面号召搞过土鸡养殖,一开始还行,后来销路不行,价格压得低,好多家都亏了本,就不敢搞了。”老农摇了摇头,“说是乡村振兴,俺们也没太感觉到有啥变化,就是路修得好点了。”
随后,李东沐又走访了几户村民,看到的情况大同小异:农业成本高、效益低,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乡村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可持续的增收渠道。一些所谓的“扶p车间”或“产业项目”,要么已经关门,要么在勉强维持。
在一处山脚下,李东沐还看到了一个已经废弃的康洁牌医疗废物回收点,虽然已经封存,但残留的痕迹依然刺眼。
这让他想起了之前那条揪出高志远家族的线索,心情更加沉重。
这次不打招呼的调研,让李东沐对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另一面”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报表上光鲜的数据背后,是大量普通农民面临的现实困境和乡村发展面临的深层危机。与当前全国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有着极大的差距。
坐在车上,李东沐望着窗外凝神思考,接下来的调研,整体的兴致也并不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