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原因,当然不会写,只达到目的就行了。
说到马童生,孙山就想起自己第一次主持县试的情景。
回忆那天,真的一辈子也忘记不了,那是他第一次做主考官,第一次考别人。
往日都被考,忽然地成为主考官,那种感觉印象深刻,无法忘怀。
二月份的县试,天还冷,孙山比考生起得还早。
本以为科举上岸后,不需要早早起床。
结果就算再天涯海角做官,也避免不了早起床这个魔咒。
随着头炮声的响起,孙山领着一众官吏站在县学外面,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回到了十三岁的那一天。
他也像眼前的学生那样紧张不安地排队进场。
想不到多年以后,自己竟然有权利决定一个考生一生。
孙山秉持着敬畏之心,认认真真地出卷,认认真真地阅卷,认认真真地发现考生的华点。
等一切结束,成绩出来,孙山迎接他这一生的第一趟考试,对他们寄予着无限的希望。
之后府试,又迎接他这一生的第一趟童生,对他们同样寄予着无限的希望。
马童生就是其中一位。
之所以给他写推荐信,除了看在马富商一片父母心之外,更愿意自己小小的一个人情,能改变一个考生的一生。
孙山想起自己初读《送东阳马生序》,觉得宋濂有点虚伪,劝学的内容很摆谱。
出来工作后,才知道宋濂能写这封信是对马生无限的鼓励。
就好比一个跟你八竿子才能打得上关系的老前辈,是新闻联播开会能坐前排露脸的大佬,然后他给你写了一篇让你好好学习的信。
如果自己是马生,恐怕感激涕零,觉得这个老乡实在太给面子。相信马生必定好好进学。
孙山虽然没有宋濂位高权重,但在沅陆这一方土地,还是很有话语权。
为了鼓励马童生好好进学,不负自己给他写推荐信的苦心,孙山也给马童生写了一封劝学的信。
要是能使得马童生发奋图强最好,如果泯灭人海之中也无所谓,反正也只是浪费了点墨水。
写完信后,让桂哥儿给邓教谕,马童生送去。
之后接着编辑《算学》。
没错,孙山要编辑课本,好让沅陆考生能在算术上突飞猛进,把考卷上的算学分全拿下来。
县试的上榜名额在一个县固定的,甭管考生的水平怎样,排在前面就能上榜。
府试则不一样,整个府的考生来排名,沅陆县的考生能不能上榜,真正地讲究实力。
这次的府试,跟上一年持平。
孙山发现考生算学算得不明不白,如果能在这里加分,说不定能进入榜单的会多几个考生。
于是一有空就编辑《算学》,让考生更加简单地学算学。
无奈春耕,夏收,夏耕实在太忙,把这项工作耽误许久。
如今终于闲下来了,孙山得赶紧把简易的《算学》编辑出来。
好让考生更轻松地学习,争取来年有个优秀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