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秒钟后,记者席里立刻有人附和:
“她说得对啊,为什么偏偏是今天?”
“如果江源真的活着,那这几年是谁在为他遮掩?!”
“是啊,他能消失五年,却在今天被推到台面上,一定有原因!”
现场的疑问声层层叠起,逼得气氛更加凝重。
一时间,会场里的氛围变得微妙。
嘈杂声不再只是单纯的“哗然”,而是带着一股若隐若现的怀疑情绪,仿佛大家都隐隐开始意识到: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案件,而是一次被推到台面上的‘节点性揭露’。
检方代表神色未变,声音却冷硬加重:
“正因为江源一直受到庇护,他的口供才更具价值。”
“调查显示,江源并不是孤立行动,他的生存、资金运作、甚至假死方案,都与新安会有过交集。”
他顿了顿,抬眼扫过全场:“换句话说,江源之所以能消失五年,却在今天被揭开,正是因为李二宝的关系网开始动摇。”
“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记者席上瞬间哗然。
后台的监控室里,男人正盯着屏幕,脸色渐渐凝重。
指尖轻轻敲着茶几,缓缓吐出一句:“这个女记者……哪来的?”
旁边的属下立刻上前,躬身低声解释:
“先生,她是邀请函上的媒体之一,来自一家常年跑国际新闻的报社,我们核过身份,没有问题。”
大人物眯起眼,眼神冷厉:“问题问得太直,不像是一般记者。”
属下沉声补充:“她的问题表面尖锐,但整体还是中立吧,毕竟发布会也需要一些其他声音,才能堵住外面那些媒体的嘴。”
大人物盯着屏幕上女记者的身影,目光深沉,过了片刻才收回视线,低低哼了一声:“最好如此。”
会场的嘈杂声刚刚压下,那名女记者又一次举起话筒。
她的声音依旧冷静:“检方刚才的回应里提到,江源在假死过程中依赖了‘新安会’的渠道。”
“请问,既然新安会早在数年前已经被瓦解,那条渠道在之后的运作证据,是否明确显示由李二宝亲自掌控?”
“还是仅仅因为江源在口供中的线索,牵扯到了他。”
检方代表微微一顿,随即冷声道:“我们有多项资金流向、账户往来与证词,可以相互印证。”
女记者点点头,又追问:“那能否说明,在江源消失的五年里,李二宝是否有过实际出入境、资金操作的记录?”
“还是说,相关时间段里,所有证据都来自二手口供与间接链条?”
这一句话抛出,记者席顿时一静。
有人低声喃喃:“对啊……如果五年里没直接记录,那凭什么就能断定?”
空气变得紧绷,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主席台。
女记者笔直地站着,手里还举着话筒,声音比刚才更尖锐:“请问检方,江源的所谓‘供述’,是否就是唯一能证明李二宝涉案的关键?”
“除了他的口供,你们是否有任何一份直接证据,能证明李二宝在场、下令,或亲自参与?”
轰!
会场瞬间死寂,随后嘈杂声汹涌而出。
“她这是在质疑供述本身!”
“对啊,如果只有口供,那就太危险了!”
“证据呢?有照片?有视频?还是只有一个人的嘴?”
无数道目光死死盯着主席台,仿佛都在等待一个能击碎谎言的答案。
检方代表的眉头狠狠一拧,声音冷硬压下:
“案件细节不在本次发布范围,我们已经掌握的证据链,足以支撑调查进入下一阶段。请各位媒体保持克制。”
话音一落,现场秩序被强行按下去,可空气里的震动却久久无法平息。
女记者缓缓坐下,手指轻轻扣着笔帽,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冷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