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城的冬天很冷。
雪也很大,从昨天晚上到上午,雪一直在下着。
临近中午的时候,雪才收住脚,地坛公园已经全都被雪给盖上了,连那些老柏的枝桠都坠着雪沫子,静得能听见雪粒簌簌往下掉的声儿。
虽然天寒地冻的,但是地坛公园还是来了一群游客。他们相貌看着和旁人没差,可从他们的穿着打扮上一眼就知道是外宾。
导游走在前面,声音脆生生地穿破雪后的寂静:
“各位请看,这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是皇家祭祀地神的场所……”
外宾们听得入神,时不时点头,有人还掏出小本子记着,指尖沾了点雪沫也不在意。
不远处的老槐树下,一个男人坐在轮椅上。他穿件臃肿的棉袄,双手拢在袖筒里,腿上还盖着一床小棉被。他就那么静静地发呆,目光落在远处的琉璃瓦上,又时不时飘向那些外宾,眼神里说不清是羡慕还是别的什么。
天上又开始飘小雪了,雪片落在他的头发上、肩膀上,慢慢积了薄薄一层。
“铁生,该回家了。”
母亲的声音轻轻飘过来,她裹着厚围巾,手里提着个布袋子,走到轮椅边,哈出的白气混着雪雾。
他点了点头,没说话。母亲推起轮椅,轮子碾过雪地,留下两道弯弯的辙印。雪还在下,落在他们的身上。
“娘,你听说了吗?”
铁生主动打破了沉默,说道:
“听说美国,苏联还有sEA早早的就上了月球,而且还在月球上修了基地。嗯,还把月球分成了几块儿。”
背着轮椅的妇女,一听便说道。
“这听着就像是美国鬼子还有老毛子干的事儿,今天占这儿,明天占那的,个顶个的都是帝国主义。对了,那个sEA又是哪个国?”
听着母亲这么说,铁生笑了笑说道:
“刚才地坛公园的那群外人,就是sEA人。”
“什么?你是说那群外宾呀?”
“行,你没瞧见导游说的不是外语嘛。”
“这倒也是。他们该不会和咱们说一样的话吧?”
“嗯,说一样的话。”
铁生搓了搓手,说到:
“而且还和咱们是一样的人。”
嘴上说着他抬头朝着天空看了一眼,看着灰蒙蒙的,飘着雪花的天空说道:
“他们在月球上修了一座永久基地——是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座永久基地。
前哨1号!”
显然儿子说的这些话,妇人是听不懂的,她只是嗯了一声,脚下没停,继续推着轮椅向前走着。
“知道那个加加林吗?”
“谁?”
“就是苏联的那个宇航员,原本说是全世界第一个太空人的。”
感觉到娘是一头雾水的,铁生又说道:
“可实际上全世界第一个太空人叫王宝贤……”
“呀,瞧你说什么胡话呀,咱们的人什么时候上太空了?”
娘的回答,让铁生哈哈大笑起来。
“他和咱们不一样,他是sEA人,不过,也和咱们一样,嗯,他生在这里……”
“对了,他们还获得了诺贝尔,就今年一下子就得了两个。”
“什么是诺贝尔奖?”
对儿子说的这些话,女人是不懂的,只是任由儿子在那里说着。
他们母子两人就这样在雪地中向着家的方向行走着。
而铁生在说出他听说的这些新闻的时候,语气中更多的是不可思议。
这些都是他从书上报纸上看到的,当然还有从朋友那里听说的。他们在电视上看过新闻,看过纪录片。
关于外国的,关于sEA的。
所有的一切听起来都是那样的不可思议,所有的一切听起来都是那样的神奇。
而更神奇的是什么呢?
就是那些人和他们一样。
他们都是唐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几十年前,为了逃避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迫害,为了躲避战乱才被迫远赴东南亚的。
就是这么一群人组成的国家,在那边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
他们发射了卫星,把人类送上了太空,月球。
而且与此同时,他们又是极其富有的。
关于sEA的富有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那些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大体上都是事实。
比如什么家家户户都住小洋楼啦。一家几辆汽车了。
其实相比于这些传言,更具冲击力的是那些从sEA回来探亲的人,他们大都是出手阔绰的,对他们来说钱就不像钱似的。
但凡谁家有个海外关系,那都是让人羡慕的,毕竟,要不了多长时间,他们的家里就会出现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之类的家用电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知道那些外宾是有钱的。
而他们所关注的同样也是这些,不过,相比于他们有钱,铁生现在反而更好奇那个地方。
那个地方到底有神奇地方,居然能够创造出这些啊。
也正因为这样好奇,所以他有时候才会想象着那个地方到底是什么模样?
要是有台电视机就好了。
当然,这也就是想一下而已,毕竟一台电视机要好几百块钱呢,即便是有钱还要攒工业券。没有工业券,只有钱也是白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视机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如果家里有个海外关系的话,一切就变得再简单不过了。
当很多人还在那里想象着电视机的时候,冯磊家里就已经有了17寸的彩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