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2439章 与我何干(第一更,求订阅)

第2439章 与我何干(第一更,求订阅)(1 / 2)

长安,调查部。

会议室的百叶窗紧闭,只有投影仪的光束在墙面投下刺眼的光亮,将阿萨布港的卫星照片放大到占据半面墙壁。

照片上的红海之滨一片狼藉,原本规整的港口设施化作扭曲的钢铁残骸,暗蓝色的海水里漂浮着断裂的船只以及各种残骸,而港口后方的城市街区更像是被巨兽啃噬过——低矮的房屋坍塌成瓦砾堆,道路被炸开的沟壑分割得支离破碎,灰白色的烟尘笼罩着整片区域,仿佛还能从静态的画面中嗅到火药与焦糊的气味。

“上帝……这简直像挨了一颗核弹。”

一名穿着深灰色西装的情报人员喃喃自语,眼神却死死黏在照片上,瞳孔里映着那片废墟,震惊之下喉结狠狠滚动了一下。

他身旁的中年男人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里没有丝毫怜悯,反而闪烁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嘴角早已微微上扬。

“3万吨硝酸铵,爆炸的威力相当于2万多吨tnt,当年扔在广岛的小男孩也就是这个威力。”

“这就等于在那里扔了一颗核弹,而且还是俄国制造。”

他的话音刚落,周围就是一片笑声。

坐在会议桌主位的林鹏远缓缓起身,指尖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好了,先生们,”

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得意,甚至刻意放慢了语速:

“我想,这足以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特别行动了。”

他抬手示意众人看向屏幕上的投影:

“几千元的预算,十几个简易定时起爆器——当地的武装人就把俄国人在红海最大的补给港,变成了一片废墟。”

话音刚落,右侧一名年轻的情报人员立刻补充道:

“不止港口,头。”

他操控着投影仪,将照片局部放大,两道清晰的船形阴影在海水中格外显眼,说道:

“从卫星图像分析,这两艘是苏联的‘科特林’级驱逐舰,已经彻底被掀翻,舰体断裂成两截,没有任何修复的可能。”

他的语气里满是雀跃,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微微前倾,仿佛在炫耀一件战利品。

“还有更惊喜的。”

头发花白的魏国栋接过话头,指尖点在照片中港口仓库的位置,那里原本堆放着密密麻麻的木箱,此刻只剩下一片焦黑的空地,

“根据三周前的侦查数据,俄国人刚运到一批T-55坦克,足足一个装甲师的编制,还没有来得及从船上运下来。现在看来,它们已经和运输船一起沉入了大海里。”

他咧嘴一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眼神里的得意几乎要溢出来。

作为一名在调查部工作了二十几年的老特工,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成功的秘密行动。

这简直就颠覆了他对秘密行动的认知。

林鹏远满意地点点头,重新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一份文件。

“还记得三周前,我们从侦查卫星上发现那艘从乌克兰敖德萨驶出的散货船时,大家还有些犹豫。”

他回忆道,语气里带着一丝调侃:

“虽然苏联援助埃塞俄比亚的化肥大多是硝酸铵——毕竟便宜又易生产,乌克兰的涅日达诺夫工厂可是他们最大的供应源——但我们谁也不敢百分百确定,船上装的不是普通磷肥。”

“我们的内线提供了最新的情报。”

一直保持着沉默的潘正云在说话的时候,脸上露出一丝得意:

“港口报关处的那个职员,只花了五百美元,就把详细的货物清单发了过来。白纸黑字写着‘3万吨硝酸铵化肥’,所以剩下的也就是去引爆它了。”

作为这次行动的策划人,从加入这个任务小组之后就开始策划着如何摧毁阿萨布港。

仅仅只是用几枚炸弹的话,那不是摧毁。顶多只是破坏,即便是炸沉一艘船,也不会对港口的使用造成太多的破坏。

如何摧毁那座港口呢?

最终他把目光投向了俄国人自己身上。

化肥!

为了保证埃塞俄比亚农场的产量,当然也是为了用工业品从这里交换农产品,俄每年会向埃塞俄比亚出口几百万吨化肥。

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廉价的硝酸铵。

只要能够弄清楚哪艘船上装着硝酸铵,就可以实施相应的行动了。

当然,这样的行动也会带来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就是——大量的附加伤害。

但对于潘正云来说,这压根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作为一名行动特工,他所需要考虑的事情就是——赢!

只要能赢就好,至于所谓的附加伤害。如果只是赢得战争胜利所付出的代价而已。

看着神情得意的潘正云,魏国栋的目光中闪露着一丝欣赏,当初对方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在他看来简直就是有点——丧心病狂。

但现在看起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然了,他们并没有违反任何一条法律,虽然他们提供了情报支持,虽然他们提供了技术,虽然他们提供了其他!

但是去实施这次袭击的和策划这次行动的是厄里特里亚当地的武装组织。

而调查部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一些情报和资金。从理论上来说,做出最终决定的并不是调查部,而是当地的武装组织。

因为选择权在他们的手中,他们可以选择是否实施行动。

调查部所提供的情报,所提供的设备,仅仅也就是为了帮助他们对抗埃塞俄比亚政府,但是最终是否采取相应的行动,还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这件事和调查部没有任何关系。

原因非常简单,出售军火的人永远不知道购买军火的人会用那些军火干什么?

他们有可能是用那些军火去抵抗入侵者的入侵,当然也有可能去用那些军火去伤害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