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被东林党抓住把柄,用法庭审判审判定罪。他们定然会受牵联,说不定就会被弹劾下去。
想到这里,他们就忍不住头皮发麻。认识到东林党摆脱卿相两人的限制后,他们要面临大麻烦。
郭允厚当即说道:
“大理院掌院是九卿,确实有这个能力。”
“三法司都不能给东林,避免被他们用来党同伐异。”
目光看向杨景辰,让他出个主意。
杨景辰迎着众人的目光,不得不把这件事担起来。
谁让他执掌廉政司法委员会,对三法司最有影响力。
“想让郑三俊当不上大理院掌院,就得推出更合适的人。”
“你们觉得谁适合和他打擂台,把他给比下去?”
之前否定过周延儒争夺大理院掌院,杨景辰希望有更合适的人。
不过这个人选真不好定,以郑三俊的名望和资历来说,很少有和他抗衡的人。
无可奈何之下,杨景辰正想着要不要推个中立派。忽然有一个消息传来,令他脸色大变:
“有人上疏我和林欲楫同是晋江人,应该同乡回避,不列入大学士候选人。”
“这是要阻止他入阁,是东林党的手笔!”
一时呆坐椅上,心中乱了方寸。
不是他的反应太过,而是他知道这个理由如果皇帝认可,林欲楫、还有其他晋江人,都不可能染指大学士之位。
甚至连九卿都有点悬,皇帝经常把卿相放在一起说,同样也要回避。
这对于以地域组成的晋江党来说,可谓极大打击——
他们不但不能在官场上守望相助,甚至还因为同乡关系要回避。
那样他们在官场上就成了竞争对手,必须要把其他人拉下来自己才能下去。
尤其是籍贯这东西,又不像社团可以改变。想学东林党分社也没办法,根本无法规避。
『这可如何是好?』
此时此刻,杨景辰这个阉党以前的边缘人,真正认识到党争的残酷。
东林党不动手还好,一动手就把他的晋江党覆灭。
还是郭允厚经历较多,建议道:
“同乡回避确实在新制定的回避办法里,这点谁也改不了,皇上也不会改。”
“但是同乡的关系不一定密切,总不能比同党限制还厉害。”
“以前东林党尚且有两位卿相,同乡也应该允许两位。”
“就是大学士……同在内阁担任大学士,只怕再无机会。”
卿相分属不同机构,回避办法相对宽松点。
但是内阁却是一个机构,回避可以说无可避免。
所以郭允厚认为,应该从这一点出发,向皇帝提议同乡卿相可达到两人。
杨景辰宛如抓住了救命稻草,当即道:
“正是!”
“我这就向皇上提议。”
“总不能因为同乡就抑制人才,卿相中两人同乡也无法控制朝局。”
当今决定写奏疏,发挥对皇帝的影响力。
不然皇帝决定同乡卿相只有一个麻烦就大了,他的晋江党有可能会分崩离析。
他一定要想办法帮同乡争取个九卿,那样才有人愿意跟随。
大理院掌院就这样被他盯上了,他打算把林欲楫推到这个位置上去。(本章完)